首頁 » 【源頭做起、設備升級】萬丹打造乾淨宜居,合力同心共好

【源頭做起、設備升級】萬丹打造乾淨宜居,合力同心共好

by 主流新聞網
                           121 人看過此則新聞

【記者  于海燕   丁立/報導】

人口成長改變垃圾樣貌,基層環保系統面臨升級壓力

在生活型態與消費方式快速變動下,各地垃圾量持續攀升,鄉鎮層級基礎環保系統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清運壓力。屏東萬丹鄉近年人口持續成長,垃圾清運需求明顯增加,鄉公所為維持居民生活品質,積極向縣府及中央單位爭取設備更新。114年度屏東縣政府資源回收車及垃圾車授車典禮中,萬丹一口氣獲配4台垃圾車與2台資源回收車,清運能力明顯提升。此舉不僅改善第一線人員的工作負擔,也象徵基層公共服務能量正逐步朝永續與效率化方向轉型。

設備更新提升效率,減輕基層清潔工作負荷

萬丹鄉長李建霖表示,垃圾量增幅來自多重因素,包括人口移入、外食比例提升、與電商物流包材增加等,皆使垃圾組成與量能呈新型態。傳統老舊清運車輛不但維修負担高,也已難以滿足現行需求,因此公所自兩年前開始向縣府與中央持續提案爭取資源更新。

此次獲配車輛包含高壓縮式垃圾車與分艙式回收車,能有效提升清運效率與路線規劃彈性,尤其在人口密集的住宅區及市場周邊,清運速度與減噪表現將有明顯改善。李建霖指出,清潔隊是地方公共衛生防線中最前端的團隊,「有乾淨的環境,才有健康的生活」,設備提升不只是硬體升級,也象徵對基層勞動與公共服務價值的肯認。鄉公所表示,未來將持續盤點清潔運作效率與路線動線,並透過車輛調度與回收點優化,讓垃圾清運從「勉力維持」走向「穩定運作」。

縣府推永續政策,帶動社區參與與垃圾源頭減量

屏東縣政府指出,永續環境治理不僅依賴政府設備投資,更需社區與居民的共同配合。縣府未來將持續協助各鄉鎮汰換老舊車輛,並逐步導入低碳運具與節能系統,朝低排放清運模式推進。同時也將加強垃圾分類公共教育,以提升資源回收純度,減少垃圾處理端的負擔。

在地教育策略將重點放在三項分類原則:「一般垃圾」、「資源回收」、「廚餘」,並將透過學校教育、里鄰宣導、社群媒體推廣方式進行長期溝通。萬丹公所也計劃與地方社團合作,推動「定點宣導日」、「社區分類示範戶」等方式,使分類不僅是政策要求,而能成為生活習慣。縣府強調,垃圾不是單一部門的問題,而是生活文化的反映。「清潔不只是清運,更是社會共同維護的環境價值。」

從設備到文化,打造可持續運作的環境系統

此次車輛更新看似是單一硬體補強,實則是地方公共服務系統升級的一部分。環境治理需要時間累積,也需要制度支持與社區配合。萬丹以改善清運效率為起點,未來將持續朝「源頭減量、分類精準、回收循環」方向前進。當垃圾不再只是「處理」,而能成為「再資源」,永續不再口號,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您也許會感興趣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