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周志杰/高雄報導】
肺癌已連續 21 年位居台灣癌症死亡率首位,早期發現與精準治療成為醫療體系重要挑戰。隨著微創醫療與智慧手術技術迅速發展,胸腔手術正從傳統大切口走向精準導航與機器輔助手術。高醫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以下簡稱高醫)近年積極發展達文西機器手術平台與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R),在治療效率、患者恢復與醫療教育均取得重要成果。

《肺癌威脅持續攀升,臨床治療策略轉向早期精準介入》
根據衛生福利部 113 年統計,肺癌為國人十大死因首位,肺癌亦已連續 21 年成為癌症死因第一。值得注意的是,肺癌並非吸菸者專屬疾病,臨床案例顯示,約三成肺腺癌患者無吸菸史,顯示環境暴露、家族史與基因變異等可能因素不容忽視。臨床研究指出,肺癌若於晚期才確診,五年存活率可能低於 10%;然而若能在 第一期即精準切除腫瘤,存活率可望提升至 80% 以上。因此,如何在「症狀出現前」精準掌握肺部小結節,並以低風險方式安全切除,已成為胸腔外科治療策略核心。
高醫胸腔外科劉又瑋主任指出,近年 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普及,使更多早期肺癌個案得以被提前發現。然而,肺部小結節往往位於深層或邊界模糊位置,傳統手術方式需較大切口、較高出血風險,術後疼痛及住院時間較長,因此「微創更精準」成為現代胸腔手術重要導向。

《達文西 Xi 手術系統與 Hybrid OR 提升手術精準度與安全性》
高醫近十年推動智慧微創胸腔(達文西)手術,累積超過 400 例,位居南台灣前三。最新引進的 第四代 Xi 達文西手術平台相較舊型系統,具備以下提升:
技術提升面向 手術優勢與臨床意義
手臂更細緻靈活 有助縱膈與深部淋巴結清除更加完整、精準
具 3D 立體高解析影像 外科醫師可直接以視覺立體判讀腫瘤與組織邊界
手部震動濾除系統 降低因手抖帶來的傷口與神經血管損傷風險
雙主控台(Dual Console) 支持主刀與受訓者同步視野共享、即時技術傳承
同時,高醫新建置的 複合式手術室(Hybrid OR),能讓病患在同一空間完成「影像定位 → 微創切除 → 術中確認」。相較過去需在放射室與開刀房間來回移動,Hybrid OR 一站式流程可有效:1.縮短手術與住院時間 2.降低麻醉與感染風險
3.提高手術定位精準度 4.改善術後疼痛與預後恢復情形
以 62 歲謝女士案例為例,其因胸部 X 光偶然發現肺部陰影,經 CT 檢查確診早期肺腺癌。劉又瑋主任以達文西系統執行右下肺葉切除與淋巴廓清,術後僅四天即可出院,且傷口極小、疼痛輕微,患者身心壓力大幅降低,顯示微創手術於早期肺癌治療具有高度臨床效益。

《臨床與教學並進》打造南台灣機器人胸腔手術訓練基地
身為醫學中心與大學附設醫院,高醫長期以「臨床、教學、研究三位一體」為核心目標。達文西平台配置的 雙主控台不僅確保手術安全,也能讓年輕外科醫師在同一視野中習得解剖判讀與精準操作技巧,實現 技術即時傳承。目前,高醫胸腔外科:擁有 6 位學會認證達文西外科醫師,另有 1 位達文西胸腔手術指導醫師。術式範圍涵蓋:肺癌、縱膈腫瘤、食道癌等。
未來團隊將持續與國內外醫學中心合作,舉辦微創胸腔手術觀摩與國際訓練課程,推動南部成為 機器人胸腔手術臨床示範與教育重鎮。劉又瑋主任也提醒,符合補助資格之民眾(肺癌家族史、重度吸菸者等),應善用 LDCT 公費篩檢,以「早知道、早治療」取代「發現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