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血管硬如石、震波科技解】高醫突破重圍,為心臟病患帶來希望曙光

【血管硬如石、震波科技解】高醫突破重圍,為心臟病患帶來希望曙光

by 主流新聞網
                           120 人看過此則新聞

【記者 周志杰報導】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年齡增加,血管老化與動脈硬化問題日益嚴重,心血管疾病(CVD)患者逐年上升,其中動脈粥狀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約佔七成九。根據統計,全台CVD盛行率約7.7%,與中國、日本等亞太鄰國相當,65歲以上族群是成長最快的一群,也因此帶來龐大醫療與照護挑戰。

高雄70多歲的蔡先生,因多年糖尿病導致血管鈣化,血管壁宛如「大理石」般僵硬,長期飽受心絞痛折磨,更隨時可能面臨心肌梗塞威脅。過去他接受過兩次傳統的「鑽石旋磨術」,卻無法有效打通血管,醫師甚至建議進行高風險的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所幸,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團隊引進最新「血管內震波碎石術」(Intravascular Lithotripsy, IVL),利用震波能量擊碎深層鈣化,順利讓血管擴張並植入支架,他術後恢復良好,隔天就能返家休養。

靈感來自泌尿科碎石術

高醫心臟血管內科主任許栢超指出,血管鈣化一向是心導管治療的難題。傳統旋磨術與刮除術雖能處理表層鈣化,但操作複雜且伴隨較高風險。IVL技術的設計概念,源自泌尿科治療腎結石的「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可選擇性震碎血管深層的鈣化組織,卻保留血管彈性。其優點包括操作簡單、安全性高、學習曲線短,臨床研究證實可大幅提升支架擴張成功率與長期通暢性。隨著器材不斷進化,未來甚至可降低成本,推廣至更多基層醫院,造福廣大患者。

精準醫療結合老年醫學

高醫副院長戴嘉言表示,醫院不僅是醫學中心,更肩負服務、教學與研究任務,近年已累積多例IVL臨床經驗,並結合心血管影像技術(如血管內超音波),提升治療精準度。他強調,在高齡化浪潮下,高醫積極培訓兼具心臟專科與老年醫學背景的醫師,讓治療不只著眼於延命,更關注生活品質,實踐「以人為本」的醫療價值。

老年醫學科主任方姿蓉進一步說明,動脈粥狀硬化是銀髮族常見慢性病,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密切相關。血管硬化不僅提高心肌梗塞、中風風險,也會加速肌少症,導致跌倒、失能與自理能力喪失。因此,早期辨識共病風險,透過控制危險因子、肌力訓練與營養介入,對維持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新技術帶來新希望

高醫心臟內科醫師尤士豪與林子傑補充,IVL能有效處理過去極難治療的重度鈣化病灶,減少對血管的傷害,也讓病人避免了開胸大手術的風險。對於高齡患者而言,這項技術可縮短住院天數、降低併發症,幫助病人更快恢復日常生活。

醫療團隊強調,血管內震波碎石術的應用正逐步擴大,未來有望用於冠狀動脈、周邊動脈阻塞以及瓣膜性心臟病。隨著技術普及,更多患者能受惠。醫師也提醒,若有嚴重血管鈣化或複雜病變,不應延誤治療,建議及早就醫並與專科醫師討論最佳方案。

您也許會感興趣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