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林園濕地嘉年華–永續生態小旅行

林園濕地嘉年華–永續生態小旅行

by 主流新聞網
                           176 人看過此則新聞

【記者 周志杰 專案報導】

濕地在呼吸嘉年華活動撫慰自然與人心

清晨的陽光灑落在林園海洋濕地公園的水面上,猶如為這片土地披上溫柔的薄紗。今天,我隨著「威果旅行社–旅天下~華榮加盟店」所規劃的【林園濕地嘉年華~永續生態小旅行】團隊,走入高雄這片潮間地與紅樹林交錯的自然腹地,在陽光中低語——「這裡,是生命所在。」

 

這不只是漫步風景,而是一場面對濕地、理解濕地的學習之旅。更重要的是,它正契合高雄市政府與在地保育組織近年推動的濕地保育計畫,尤其是林園人工重要濕地的保育與利用。透過這次體驗,我們得以一次串連濕地保護、環境教育與地方參與的全景視野,更見到一條可能的生態永續之路。

《生態寶庫與保育挑戰》袖珍的林園濕地

林園海洋濕地公園雖然面積不大(約 6.2 公頃),卻具備豐富濕地與海岸生態特色,是位於高雄市林園區、高屏溪口附近的一片重要濕地。園區劃分紅樹林保育區、環境教育區、生活休憩區及海岸活動區等區域設計,力求「輕量、減量」的配置與人—自然共棲的空間。

該地前身為高屏溪口紅樹林生態帶,早年受工業污染、溪流沖刷、設施開發壓力影響,曾面臨嚴重的生態破壞。近年在地方團體與市府合作下,逐步進行紅樹林復育、濕地界定與生態利用。林園人工濕地已被列為「地方級重要濕地」,市府於 111 年公告執行「林園人工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

「林園人工暫定重要濕地分析報告書」指出,此濕地屬於沿海人工濕地,潮汐影響顯著,是潮間帶與人工濕地兼具的類型。雖然保育政策已有基礎,但仍面臨幾項挑戰:

一、濕地與工業區、人口聚落的邊界干擾:鄰近林園石化園區,污染物與產業排放仍可能影響水質與生態。

二、遊憩與教育活動與濕地脆弱生態的平衡:頻繁踏查、遊客活動若控制不當,有可能破壞動植物棲息環境。

三、保育經費與人力不足:地方團體、環保組織、社區力量在資源調度上仍需仰賴募款與志願力量。

四、濕地教育與公眾參與普及有限:許多市民對濕地生態功能(如水質淨化、碳匯潛能、潮汐過濾)並不熟悉。

為因應這些挑戰,林園在地的林園愛鄉協會積極參與濕地綠網建構與植物復育。2025 年 3 月,愛鄉協會與林務署屏東分署、公園處及中芸國小等單位,在濕地進行植樹活動,種下棋盤腳、穗花棋盤腳、苦楝、黃槿等原生樹種,以串連濕地與周圍村落的綠帶。此外,USR(大學社會責任)計畫也將濕地教育與社區嘉年華結合,開設課程,帶領社區成員、師生進行濕地認識、藍碳概念探討、水質取樣與生態互動活動。這樣的行動不僅讓濕地不再只是冷調的保育名詞,而回到地方生活裡的親近體驗。

林園愛鄉協會前理事陳俊強也說,「濕地公園除了水母,也適合種樹……推動行動教育,扎根孩子與社區的環境意識」。

在最近的高雄市濕地保育計畫成果發表暨在地嘉年華活動中,林園也是主場之一,展示保育成就、環境教育成果,以及濕地導覽、闖關互動等豐富內容。

系列的配套計畫嘉年華與生態體驗的融合

【林園濕地嘉年華~永續生態小旅行】行程由「旅天下~華榮加盟店」與威果旅行社合作推出,正是一條把保育理念融合旅行體驗的路徑。特色在於「以腳步與心貼近濕地」——從自然觀察、淨灘、植栽復育,到分享故事與地方味餐盒,讓旅行不是簡單走馬看花,而是一場與土地對話的過程。

導覽老師以「這裡沒有寂靜,只有不同的語言」引起旅者共鳴;招潮蟹、潮間生物、泥灘地上的螺貝或小魚、等,各司其志;都像在細語生態的自述。這樣的引導方式,讓非專業旅客也能在濕地裡找到觀察的樂趣。

中午烤蚵體驗並在華僑市場自行隨喜地享用簡樸而具地方風味的中餐,感受海與土地氣息融入一餐,提醒每個人:在地文化與生態是緊密交織的。

這樣的行程設計及安排也呼應高雄市的濕地保育策略:把保育轉化為可實踐的遊程,把教育融入地方生活。林園濕地不只是保護區,而是能在地方與遊客間搭起理解橋梁的場域。這樣的模式也在其他濕地場域如鳥松濕地、公園或濕地廊道地方中出現,強調濕地與人群共生的可能性。

此外,林園海洋濕地公園每年都有機會觀察到倒立水母(仙后水母)浮游,是一項極具生態與人文魅力的自然現象,也常被列入濕地體驗行程中。這類活動正是濕地與社區結合的良好示範:自然、生態、休閒與地方文化共構。

然而,要讓這樣的旅遊行程不變成「破壞型行程」,必須在設計上謹慎考量生態負載、動線控制、遊客容量與解說品質。否則,旅行的美好或許可能轉瞬成為生態的壓力。

保育策略社會參與從計畫到動能建構

林園人工濕地的保育與利用,已成為高雄市濕地生態廊道的一環。高雄市的濕地規劃亦包含鳥松濕地、援中港濕地、等多處代表性濕地。特別是《林園人工重要濕地保育利用計畫》(地方級)為期 25 年,依「濕地保育法」第 15 條等規定制定,訂定濕地界址、保育分區、生態監測、遊憩規劃與資源運用。此計畫的發布與執行為林園濕地提供法制保障與中長期藍圖。

在公私協力方面,林園愛鄉協會與林園紅樹林保育學會長期投入地方保育與社區教育,是維繫濕地與地方社群連結的關鍵力量。濕地保育往往仰賴資金、志工與社區支持。透過嘉年華、環境教育活動、旅遊合作、社區動員機制等方式,可以將保育理念向外擴散,讓更多人理解濕地不只是「保護區域」,更是生態服務、文化價值與地方意識的交會點。

長期來看,若林園濕地能在保育、教育、旅遊與社區參與間取得良性平衡,它不僅是一片自然寶地,也可能成為高雄濕地保育的標竿案例。透過這樣的模式,旅行者不僅來看風景,也能帶走生態思維與行動契機。

《請跟我來》讓旅程不止於風景,更充滿故事

林園濕地,雖袖珍卻充滿力量:它以海岸風貌、潮間生態與紅樹林為特色,是高雄沿海濕地中的一顆綠寶石,也是地方社群與自然共生的見證。透過「濕地嘉年華」這樣的旅譚與體驗,保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回歸人與土地的互動;透過制度化保育計畫與社區參與,濕地有了更穩固的未來基礎。對於關注永續生態、關心台灣自然環境的讀者而言,林園的日常故事與保育挑戰既是地方縮影,也是全台灣濕地生態努力的一環。若你願意踏入這片潮濕與光影交織的土地,你可能會驚覺:最動人的風景,有時深藏在家鄉的濕地邊緣。

「🛫 旅天下~華榮加盟店」與 威果旅行社 We Go Travel(交觀甲04722)推出林園、茄萣、旗津等生態體驗路線。

📞 客服專線:0902-105311

📧 Email:wegotravel9898@gmail.com

📍 華榮門市:高雄市鼓山區華榮路311號

📍 旅務中心:高雄市新興區中正三路99號2F

📱 Line客服:@988ixglf

📷 IG:98wegotravel / 🎬 TikTok:wegotravel9898

💻 FB粉專:wegotravel9898

🌐 官網:https://www.gounitravel.com/category/zh-tw

和旅天下一起,重新遇見高雄。親近及擁抱大自然吧。

您也許會感興趣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