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南高雄交通瓶頸待破繭】國道7號動工在即,能藉勢勢一舉翻轉

【南高雄交通瓶頸待破繭】國道7號動工在即,能藉勢勢一舉翻轉

by 主流新聞網
                           171 人看過此則新聞

【記者 于海燕 周志杰 報導】

南高雄發展的十字路口李順進質詢聚焦交通瓶頸與創新突破

在高雄市議會10月8日的市長施政質詢中,議員李順進集中砲火於南高雄未來發展樞紐——交通、生活、產業三大結構再塑。他針對國道7號施工期程、小港沿海遷村、前鎮與小港區的交通安全、公園地下停車場、穿越機場地下道等議題提出具體建言,並強烈督促市府團隊儘速研議解決方案。此質詢不僅反映地方選區的深切期待,也揭示南高雄在高科技轉型與城鄉整合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從構想到啟動》國道7號拉開新道路網

李順進表示,國道7號是連接南北的重要樞紐,而高雄段正處於關鍵推動期。他指出,縱貫小港至仁武的國7若早日動工,將能有效分流中山四路與國道1號末端的貨運車潮。然而,施工期程與路廊取得、環評挑戰,一直是市府與中央亟須協調的難題。根據高速公路局資料,國道7號高雄路段全長約 23 公里,預計總經費約新臺幣 1,357億元,且規劃與國道1、國道10、台88線及未來高屏第2快速道路串聯,逐步形成東高雄環狀快速路網。目前規劃期程顯示,國7 在南高雄段有望於 2026 年動工,2030 年全線通車。

李順進質詢中強調,中山路(迎賓大道)是海空雙港與市區對接的主軸,旅客車流與貨櫃車流混雜已形成壅塞。他批評,交通網路過於仰賴這條平面幹道,是南高雄發展的致命風險。他主張:國7 必須早日動工,以預先分流車流並釋放主要道路壓力。

市府回應稱,遷村規劃若順利有機會在明年底前完成,並承諾國道7號於明年1月動工。對於李議員提出的建議,市府將督促相關局處入兼研議。

結合遷村與車流疏解跨域治理不可或缺

李順進進一步指出,小港沿海遷村計畫與航港貨運增長同步推動,是調整城鄉與產業佈局的關鍵。但目前遷村尚未完成,廢棄土石車輛大量湧入中山路,加劇交通壓力,情形令人憂心。並主張以 先發房屋與地上物補助 方式領先安置遷村戶,接著整體規劃土地利用與產業配置,形成「人進得來、貨出得去」的良性循環。他也建議在穿越機場方向興建地下通道或專用道(類似松山機場地下道模式),連接小港、大桂林、鳳山、大寮等地區,以紓解中山路的交通負荷。另外,他要求在前鎮與小港區加速推出公園地下停車場(如崗山仔公園、飛機公園等地點),透過 BOT/ROT 模式解決停車難題,引導民眾改搭大眾運輸,從源頭抑制車潮。資料顯示,大林蒲遷村計畫目前正由內政部主導都市計畫與環評程序,有望於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啟動遷村作業。同時,高雄市都市計畫變更案已包含小港區高坪特定區及沿海土地共約 30 筆土地,為配合國7 興建必須先行變更都市計畫。

然而,即便遷村與都市變更能順利推進,李順進認為若僅靠「建設輸入」而未同步調整交通系統,仍難避免未來衝擊。他提醒,高雄若錯失交通佈局優勢,面對台積電二奈米試產與產業鏈聚落崛起,其競爭力可能「卡在最後一哩」。

城市再造挑戰交通、治安與生活品質同步建構

李順進質詢中也關切前鎮與小港的交安問題。他指出,貨櫃車與一般車混行,往往造成事故與道路危險。近年沿海路貨櫃車專用道議題曾屢被他督促,但至今成效有限。在公共服務方面也強調:若地下停車場建置到位,將可減少路邊違停與亂停現象,提升行人安全與道路通行效率。若搭配捷運綠線/小港林園線延伸等公共交通策略,更能打造低碳通勤環境,讓南高雄不只是重化產業帶,更可成為宜居城鄉聚落。

此外,李順進關注捷運網絡延伸可能性,曾提出將紅線延伸至大坪頂,以及捷運開進臨海工業區、大林蒲的建議,小港地區應獲得均衡建設,不可長期被邊緣化。

市長陳其邁回應稱,遷村若規劃順利可望明年完成,小港交通壅塞問題,唯有機場遷移才是根本出路;國道7號預訂明年1月動工,其餘安全議題將由相關局處持續檢討與改進。

您也許會感興趣的新聞